战国和田玉红浸沁手镯
方鹏霏
此战国和田玉红浸沁手镯特别大,外径9厘米,内径7.1厘米,青白玉质,地下2000多年受周围环境石灰、朱砂、赤铁矿长期浸润,形成了散漫弥撒朱砂状红浸沁和约2.4厘米长的集中斑块状孩儿面沁色,愈显古朴蒼劲、幽玄奇特、朴茂浑金,青白玉虽不能与籽料羊脂玉相提并论,但纳日月之光、吸天地精华,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旬蒸霞煨浸润,增加了岁月的濸桑感和许多有益矿物质, 丰富了玉器的仁德与灵性,成为不可多得的上佳腕饰品;亦可做为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送礼佳品。
莹莹润润、蓊蓊郁郁、温雅细腻、秀致俏丽、柔顺俊美、婉约宁静、蕴柔嫩雅、柔婉爽朗、圆润有度、打磨精细、蕴和细腻、儒雅有致、内敛含蓄、秀劲亮丽,世上宝物难遇难得,全在缘份。
战国玉镯一般直经均比较宽大,此玉镯外径9厘米,内径7.1厘米,为标准的战国大玉镯,比较稀珍,再加之有美妙的红色浸沁,更加珍贵异常。
“沁色”是玉埋入土中被周围各种元素长期浸润所生成的另类颜色,“沁色”往往是鉴定古玉真假和体现古玉价格的重要因素,宛如古玉的身份证,现代人完全无法用电动工具仿制出沁色!因为沁色皆为两千年左右的周围环境物理化学作用下自然形成。
玉器入土原因有二:一因国家变乱,改朝换代;二因殉葬之礼,厚葬之风盛行。
中华立国4000余年,变乱改朝不计其数,在每次变乱换代之时,必有许多玉器遗失地下。
因礼殉葬之玉器尤为繁多,殉葬之风肇始最久、遵礼最严、施行最广,自天子至庶人,凡能力所及,凡生前所用,凡爱玩之物,均须殉葬,而尤以玉器为最。
因此,古代玉器90%以上埋入地下。
所幸玉器非他物,入土之后更加温润、优美、丽洁,不会因入土而毁灭,这就是:物有不幸,亦有所幸。
喜爱收藏古玉的人,多少都有点儿偏爱红浸沁的嗜好,清代人说:“家有红沁玉,胜过一万金”;民间俗语说: “古玉带红,价值连城”。
带有红浸沁的古玉,着实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脑清目爽、为之一震,价值颇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玉器上的红色浸沁,是长期与石灰接触,日久天长所生成;当然,涂抹朱砂,长期与朱砂或赤铁矿伴生在一起,也可以生成淡淡的红色浸沁或紫红浸沁。
红色浸沁玉器,伴随着八千年之苍苍华夏,骨韵清奇而达雅,温润养性而儒德,莹莹红晕而上善。
清徐寿基著《玉谱类编》载:“璑,三采玉,朱、苍、白也”。
《玉说》描绘红浸沁玉器曰:“又有赤玉,红如鸡冠,允称最贵之品,无如,此种美玉,世不多见”。
安阳殷墟妇好墓底有一块玉器被浸润成了血红色!这与大约有1平方米左右推放的朱砂有关。
妇好墓发掘时,离地面6米的深处,所有水均被朱砂浸染得通红。
将水排干后,还是能看到堆放玉器的地方留有厚厚的朱砂层。
葬玉为什么要“涂朱”呢?因红色鲜艳夺目,令人亢奋,使人联想到鲜血、战斗,随之而来的是果敢、刚毅,甚至玄秘和神圣。
在器物上涂抹红色的习俗源于人类对红色的崇拜,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用赤铁矿粉撒在死者周围以及在石、骨、牙、贝质的装饰品上涂染红颜色。
在地区的史前文化中发现在打磨石器上涂朱。
红色象征生命和力量,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火辣辣的感觉。
从另一角度看: 红色鲜艳夺目,可以美化器物。
新石器时代在陶器上涂朱,也同样有上述两种功能。
河南安阳曾出土一块祭祀刻辞铭文的牛胛骨,巨大而且完整,正反两面共有160余字,双面涂朱,背面文字笔划内亦填朱,色彩艳丽,字迹显亮,红白分明。
可见涂朱的器物不仅应用于安葬,重要的祭祀场合也涂朱!比起用活人、活禽畜的鲜血来祭祀,涂朱是很大的进步。
清末赵汝珍《中国古玩大观》载:“赤玉石璚,其色红如鸡冠者最贵,盖产量最少,人间罕有,最难得之奇宝也”。
红浸沁玉器分为三种:一种红沁是和田玉原生矿石中所带,在玉石数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周围岩石含有大量的铁离子和锰离子,逐步浸润到玉石的结构内部,后来经过开采玉矿加工出玉器自然带红色浸沁,此种原生玉矿的红色浸沁多为暗红色或酒红色,其紫红处如凝血,色泽均匀,内外一致,色差不大,透光性好。
另一种是白玉卵石滚落到喀什河水中,沉淀于铁沙或铁矿石环境内,经数万年的铁沙或铁矿石浸润感染,形成带红浸沁的次生玉种,籽料红浸沁的特点是:伴随有黑色漂花,且黑色漂花经过把玩还能逐渐变成暗红色,因此籽料红浸沁的玉器可玩性、可变性较强。
其次是加工成品玉器埋葬于地下,周围环境中有石灰、朱砂、铁矿粉等,经过两千年左右的旬蒸霞煨,温差气压的物理作用,以及密闭的环境下化学放射物质,使玉器产生红色浸沁,有的如鸽血、有的像栗红、有的如孩儿面,均莹莹润润、蕴蕴郁郁、十分美妙、难以言状。
此三种玉石的红色浸沁形成过程虽然不同,但所受到的浸润成份完全一致,即:由朱砂、赤铁、石灰浸润生成!不论是玉矿原有形成,还是鹅卵石籽料水底铁砂中形成,亦或成品玉器埋入土中受周围环境石灰或朱砂浸润形成,其过程十分困难,要遇巧合,具有偶然,还要在地壳的运动下经过数千年数万年的外部物理化学作用,故红色浸沁玉器数量远远低于玉器!稀有而珍贵,历朝累代称为“灵血宝玉”!清乾隆时期就有“一寸红沁十万银”之说!如今更是价格昂贵,且有市无货,得到全在缘份,全在机遇,全在偶然,拍卖成交价已经达到每克30000元以上,普通古玩人不会轻易得到,这就导致了新疆和田红浸沁玉器在市场上基本是隐形交易!和田红浸沁玉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史料记载红浸沁玉器:“艳若鸡冠,油脂光泽,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质地细腻温润”。
古人往墓穴里铺撒朱砂、石灰,以保亲人及陪葬品不被虫体侵蚀而达到长期保鲜目的。
玉器在朱砂、石灰中历经数千年浸润受沁,产生不同的红色浸沁,一般在朱砂中形成淡红色浸沁,在石灰中生成孩儿面浸沁,带了红色浸沁的古玉,非常珍贵,价值提升数倍。
此战国和田玉镯以青白玉雕琢,质地细腻晶莹,通体带有鲜艳红色没沁,颇为熟润,粗细均匀,雕琢工艺精湛,抛光精良,造型简洁美观,材质精细难得,十分适合收藏、送礼、佩戴。
战国在上建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政权,七雄争霸天下,在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个诸侯王国均设玉作坊,普遍采用和田玉碾琢玉器。
战国早期以曾侯乙多节镂空玉佩为代表,直接继承了春秋细密图案及隐起技法,把籽玉解剖成13片,全长48厘米,堪称战国早期玉器之瑰宝。
战国中期以洛阳金村出土的魏国王室玉器为代表,碾锋劲锐、技艺精湛、器型别致、图案新颖,是典型的战国风格玉器。
战国晚期以蔡候、鲁国、中山王室玉器为代表,佩饰玉器甚精,出现了玉带钩、剑玉饰、玉耳环、玉卮、玉舞女等新型玉器,盛行谷纹,卧蚕纹、蒲纹、龙纹等新型图案,隐起的龙虎纹腾飞跳跃,极为敏捷机警。
和田玉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质地温润莹泽,而其技艺也是精美绝伦,比春秋时期玉器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把玉器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峰,也是继商代后出现的第二个玉器高峰。
经过了250多年的天下争霸战争后,于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了中华,自称始皇帝,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
秦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步措施,迁六国宫殿于咸阳,建阿房宫,另发60万兵卒营建陵墓,留下了气势磅礴的地下雕塑秦俑群;已考古出土的陪葬坑车马俑是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杰作!秦王赢政掠夺六国的财富和艺术,促进了秦朝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玉器也不例外,但目前出土秦朝玉器很少,亦缺乏典型性,与秦朝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差距甚远,因而,出土零星的秦朝玉器远远不能代表大秦帝国的真实面貌!故对秦朝玉器认识还很肤浅,但可以肯定的是:秦朝玉器是历史上尚待探明的一座宝库!有待今后开发。
戴红色浸沁玉者,体貌安闲,藏红浸沁玉者,尚善无伤,溯源新石器时代先民以玉凿斧,成社稷之治理,促东方精神之物化,中华文化之精粹。
红色鲜艳夺目,既可美化器物,又可装饰生活,因此古今中外的收藏家均梦寐以求、不惜重金求购红浸沁玉器,造成古玉市场奇货难求。
玉为天地之精华,红浸沁玉器更是自然之瑰宝,道家视红浸沁玉为通灵宝玉、祥瑞圣物,能使人羽化登仙。
儒家视红浸沁玉为阳精之物,祥瑞之华,延年而益寿,避祸而纳福,红浸沁玉可与佛结缘,成法华之宝,红浸沁玉雕佛陀观音宝相,莲花天物,可为众生开光以纳吉祥。
《本草纲目》载:“玄真者,玉之别名也。
服之令人身飞轻举”,助天地定水土。
故宫藏西汉红浸沁鸡心珮
红色浸沁经过盘玩会发生物理变化,出现深浅浓淡、若隐若现、变幻莫测的层次晕散感和过渡色阶差,无法掌握,无法认同,却有规律可循,即变幻的莹莹润润、妩媚动人、灿烂夺目、十分养眼、百分可爱、细腻酥柔、亮丽秀雅、爱不释手,更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艺术魔力、欣赏价值;特别是质感、品相均变化的十分完美、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故出土红浸沁玉器精品难求。
《诗经》曰:“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红浸沁玉器珍贵稀少,不可能流入普通玉石市场,价格是天价,可遇难求,相遇是缘份,切勿轻失之,失之再不得。
鉴别红浸沁玉器的方法:一是观光泽。
和田玉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酥如羊油,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有些玉器内呈棉絮状花纹,假玉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二是测硬度。
用刀刻、刮、削,真玉无痕迹。
三是掂比重。
真玉手感沉重,假玉则轻浮。
四听声音。
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金属物轻轻敲击,真玉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绵软细长,假玉声音闷哑、沉沦。
五是看断口。
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翅羽体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器坚密、坚韧性能,玻璃加入氧化铬,色亦近红浸沁,但假玉,色调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油润、浑厚、质朴的感觉;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头仿制品。
故宮藏战国红浸沁玉带钩
古玉之美,贵在有沁。
沁乃天地恩赐,自然生成,岁月见证;莹莹润润、妩媚动人之沁色,让人情意绵绵,留连忘返,浓淡之间,凝匀之下,仿佛诉说着金戈铁马、历史风云、滄海桑田;玩玉不重沁,犹如雨过天晴无彩虹,虽给人以清新、凉爽、丰润之感,却少了绚丽、灿烂、多彩景色。
有沁为珍宝,有沁为美玉,无沁太平平,无沁才恼人,古玉之沁色,神秘又莫测,变化之丰富,自然界色彩难形容,世人能想到之色必有,世人想不到之色亦有,出人意料,幻化无穷,非形容词或比拟物所能尽述也。
受沁之因,千变万化,但规律如同染布,外物之色经数千年数万年作用渗入玉体,致玉色有变。
古玉受沁之过程,乃静态之过程,环境、温度、湿度、密封、地震、外围物质放射等,因时而变、因势而浸、因功而沁,时间长短,沁色状态截然不同,朱砂、铁沙、石灰,浸沁颜色疑重艳丽有别。
可致粉色,可致红色,可致褐色,可致铁色,亦可诸色汇集,全与时间长短、玉器致密程度有关,当然,艳丽无比的红色浸沁最为诱人。
沁生色、色生光、光生气、气生神、神生韵;古玉之沁,纳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光辉,借岁月之酝酿,天然而成,自然而生,润泽鲜活,气韵非常,凡古玉真品,可无沁色之表象,但不可无光、气、神之灵魂;世人可仿古玉之型、料、工、纹,但难仿古玉各种浸沁,能仿古玉各种浸沁,却不能仿出古玉光、气、神!故古玉鉴定,能辨型、料、工、纹者乃是初级,能辩沁色者可谓高手,能辨光、气、神者方为高人!
江西省博物馆藏春秋丝状红沁玉韌
2021年12月5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有54万字的散文集《秦巴揽翠》。
地址: 陕西城固县委宣传部(退休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