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石市场上经常晃悠的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吃过亏、上过当,这是经验积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有一些“吃亏”本可以避免,如果能早点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以假充真 这是珠宝玉石行业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一种欺骗手段了。你需要打起12分精神来! 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 染色石英石,由于颜色像翠绿,是仿翡翠的常用品。由于翡翠在国内极受欢迎,因此,翡翠的仿冒品众多,大家要提高警惕。揭秘翡翠市场四大杀手(文字可点击查看) 玻璃仿翡翠 别不服 你买的翡翠大部分是B货,所谓B货,就是翡翠内部经过强酸浸蚀,再注胶注蜡处理。还有种C货,就是将翡翠经过人工染色处理。随着科技过于发达,B+C货(高B)已经横行无忌,而且高B货生产成本低,绝对是暴利。 水晶造假 玻璃与水晶都是晶莹剔透的。以玻璃来冒充水晶,属于比较常见的水晶造假。此外,染色、改色、拼接等方法,也需要防范。 合成宝石冒充天然宝石 彩色宝石的产地遍布全球,国人前往斯里兰卡、缅甸等国,会抵不住“低价”而购买彩宝回国,鉴定结果让人失望。很多人都拿到了“合成宝石”的鉴定结论。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如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别轻易在国外购买贵重的彩色宝石,否则,你极有可能“上当”。 内含物可能十分微小,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 内含物可以帮助宝石学家辨别天然宝石及合成宝石(人工宝石)。这是由于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各有其特征内含物。然基于合成制成方法不同,某些合成宝石也可能含有能与天然宝石混淆的内含物。 人造猫眼石 猫眼石是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宝石之一,价格不菲。自然有人动起了造假的念头。 最普遍的用玻璃纤维制作出猫眼效果的仿真宝石。天然猫眼接近钻石的重量与密度,而玻璃纤维的重量只有前者的三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手感轻很多。 如果用透闪石、石英石冒充天然“猫眼”,一般消费者就容易被迷惑。石英石一般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少数染色后呈现黄绿色,加工出的宝石猫眼效应十分明显,与天然“猫眼”的区别在于:石英石中的流动色带宽度较宽,色带边缘泾渭分明而顶部比较混乱,而真猫眼的色带宽度较窄、顶部非常规则;而且,天然猫眼中,极少有灰白色的产品,绝大多数均为“蜜”。 标识不明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商品的标识上要注明商品的代号、生产厂家、宝玉石名称和重量,贵金属名称、成色和重量等详细的说明,然而实际的执行并不到位!主要表现下以下几方面: 珠宝玉石定名混乱 如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白钻、白锆、白宝石、锆石、苏联钻等,极易和天然钻石和锆石混淆。或将白色或的大理石称做白玉、黄玉,极易与软玉、托帕石相混。甚至把绿色的玉石统称为翠玉,极易与翡翠相混。 有些买家,笼统地以宝石的颜色进行定名,把红色的宝石称做红宝石,把蓝色的宝石称做蓝宝石,把绿色的宝石称做绿宝石等。这是极不规范,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还有用一些俗称给宝石定名,如把紫色的萤石称为软水紫晶,常让误以为是天然紫晶。 金属标注不明 在旅游珠宝市场常用除金、银、铂之外的非贵金属作为首饰材料。常见的有18KGP、14KGP,这都是镀金饰品(GP表示镀金)。 你要知道,足金、K金与镀金,意味着金属含量的不同。如果没有注意,你可能就在金重含量上被坑了。 的重要性 购买珠宝玉石产品,一定记得索要。上最好要注明产品名称,“比如买的是翡翠,上就要写翡翠。买了和田玉,就要写和田玉。不能用玉石、宝石这些笼统的说法或者别的称呼来代替。” 广大消费者是珠宝玉石消费的最后一环,大家一方面要提高警觉性,增加对珠宝知识的了解,增强对珠宝鉴定重要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