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件
玉文化比甲骨文早五千年
龙图腾之前曾有“熊图腾”
“大传统与小传统”是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的一种二元分析的框架,大传统是指社会中少数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是指多数市民所代表的通俗文化。叶舒宪颠覆了雷德菲尔德提出的传统文化起源理念,“中国文化历史最久、最源远流长的,是那些前文字时代的神话传说,因此神话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而由汉字编码的是小传统”。
叶舒宪说,现在,我们认为有文字记载的才是历史,其实现在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胜利者统治者的历史。而被征服的弱者的历史被文字遮蔽,但在地下出土文物和民间口头传说里还保留着沉默的声音。
非文字文化的存在对于解读众多历史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叶舒宪特别举了轩辕黄帝号“有熊氏”的解释。以前,对轩辕黄帝号“有熊氏”的解释和争议很多,叶舒宪在幻灯片中放出几张图片,其中一张是新近发现的春秋早期秦先公大墓出土文物里一件四轮车形器。车身四边角各有虎,呈向上攀爬状;车上四角各有一只立鸟;车前部有一坐人,似为驾车的御者;熊神端坐在铜车中央,张耳昂首,十分尊贵威武。叶舒宪说,这充分说明在帝王以龙为尊之前,东亚地区曾经有过一个“熊图腾”时代,这也就能够解释“有熊氏”的来源。他还进一步介绍,龙是由熊、鹿、蛇3种动物形象演变而来的虚构形象。
“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是玉
西方史学界认为,文明起源有3个坐标:城市、文字和青铜器。但叶舒宪介绍,华夏文明发生还有一个特殊坐标:玉礼器。若仅以成熟文字的出现为文明发生的标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而如果以中国文明发生的特殊坐标———玉文化切入,则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葬里,部落首领全身佩戴着玉做的首饰,玉冠、玉耳环、玉佩等,这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已经凭着精细琢磨的玉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完整地构出了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
叶舒宪说,在中国文化里,玉被认为是上天赐下的礼物,女娲补天用的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五彩石,也就是玉。在《说文解字》中,126个字是“玉”字旁的,是所有部首中字数最多的。我们常说“化干戈为玉帛”,这在今天已经是一种修辞手法,但这其中渗透的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玉和帛在几千年前就是最神圣、最珍贵的东西。我们今天认为极其珍贵的金,在4000年前才逐渐被中国人认识,几乎是玉的历史的一半。
玉文化贯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叶舒宪举例说,现在“红学”很热,但是,如果不懂玉文化,就读不懂《红楼梦》。《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很多人物都和玉相关,例如,宝玉、黛玉、妙玉等“玉”字辈人物,以及由玉衍生出来的“王”字辈,例如贾瑞、贾珍、贾珠等。为什么宝玉最后不能和黛玉在一起,而是和宝钗结婚?因为中国人相信“金玉良缘”。
“在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后面有一条由大传统连贯着的玉石之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文字经典束缚,从今以后,我更希望国人能够读懂文字以外的8000年丰富历史。”叶舒宪说。